作者: 时间:2022-06-12 17:47 人气:53 ℃
电影基调,多少导演都折在了这上面
文|闲云
电影基调是什么?好像一句话,并不能说清楚。
不过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,应该是一种直观的感受——就是导演对画面、故事、音乐等所有素材加工后产生的基本氛围。
如果导演对电影的基本氛围把握不准确,那么,观众就不可能产生代入感。
电影的评分,也就不可能有多高。
举一个简单的例子,比如电影《铁道英雄》。
这部2021年上映的电影,评分只有5.8分——虽然有两大影帝范伟和张涵予鼎力支持,但口碑却真的不咋地。
《铁道英雄》的故事早在1995年就拍摄过一版,名叫《飞虎队》。
《飞虎队》的评分7.2,演员阵容强大,李雪健、李幼斌、张丰毅、王志文、潘长江等等,都是响当当的老戏骨、实力派。
不过在闲云看来,两版差距的根本原因还是影片基调问题。
先来看影片《飞虎队》里的一个镜头
再来看《铁道英雄》里的一个镜头
先不说风格的好坏,就从镜头来看,年代的代入感,是不是就差了很多?
对于中国人而言,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,那个年代,应该是个什么样子,说得不好听点,没吃过猪肉,还没见过猪跑?
虽然图2里的镜头,更加的精致美观,但总给人一种内核缺失的感受。
何况还有类同感。
比如《铁道英雄》跟张艺谋《悬崖之上》里的雪景、人物着装,所营造的氛围,不能说毫无关系,简直就是一模一样。
过分地模仿,跟影片故事内核根本一致,导致了电影的观感,极其难受。
这就是电影基调的问题。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,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了昆丁或者西方电影的影响,为了表现抗日电影或者其他类型电影的肃杀残酷,“雪”成了必备的元素。
姜文的《邪不压正》,开头就一段雪景戏,其实也包括电影名字,妥妥地“致敬”鬼才导演昆丁《被解救的姜戈》。
再来看下面一个画面:
你能看出这是《铁道英雄》还是强尼戴普的《东方快车谋杀案》里的镜头?
还是那句话,过分地模仿,为了营造冷峻气氛而模仿的镜头语言,根本对故事表达毫无益处,反而有害。
可以说,多少导演都为了追求画面感和镜头技艺,而丧失了电影应有的表达。
那么,你还看过哪些基调与故事不符的电影呢?